资源和曝光源源不断,可金晨、白鹿、李嘉琦三位女演员的颜值和演技,却总让人咂舌——到底是谁给她们这份迷之自信?
如果你最近翻看国产剧,身边总会有人感慨:“这主角选的也太不讲究了吧!”
娱乐圈好像永远不缺漂亮脸蛋,可偏偏有几位,看起来“普普通通”,却频频顶着“绝色美女”的光环,在荧幕里翻江倒海。
看观众讨论,吐槽声不绝于耳,可这些被称为“戏混子”的女演员,就是稳稳占据着剧集、综艺、配角和主角的档口,资源了个永不掉线。
究竟是资本的偏爱,还是娱乐圈的神秘游戏,抑或是话题与热度真能赢得未来?
一个个例子摆在面前,不禁让人想问,这个行业的底线究竟在哪儿?
先说说金晨。
舞蹈出身,不可否认气质是真有,不过每次看到她的剧照,我总是忍不住打量几秒:这张脸,真能撑起“美女”担当?
后来才知道,大家说她整过容,五官实在太精致了——以至于有种“用力过猛”的科技感。
尤其最近在《庆余年2》替韩玖诺演叶灵儿,她那小心翼翼的神情,动作轻飘飘的武打戏,完全没有第一季叶灵儿的灵气。
弹幕里全是观众求换回韩玖诺、吐槽脸不协调、“又假又不飒”。
有朋友甚至笑说:“时光倒流二十年这就是大美女,我信。
但现在科技脸又泛滥,哪里还分得清?”
金晨的表演也是忽好忽坏,有时候做足了“冷艳”,有时候又明显力不从心。
她不是没努力,常见在社交平台晒健身舞蹈日常,状态保持得也不错。
可一到大银幕或古装剧,她那份都市感、硬朗劲,仿佛天然和角色气质隔了一层。
可这样一张存在争议的脸,演技也没让人眼前一亮,大剧、综艺还是接个不停。
大家私下都嘀咕,“到底是谁夸她一眼万年?”
再来说白鹿。
她的成名几乎就是个“网红逆袭现象级”。
最早是淘宝模特,后来转型做影视演员。
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全凭自己琢磨,但资源一路开挂,不止做女主还成了综艺常客。
我一直记得她在《周生如故》、《长月烬明》里的样子,虽说妆造没毛病,可那种气场你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绝色美女”。
我知道,圈里捧她资源的有于正这位大佬,可白鹿这几年的女主角色,都有点“千篇一律”的假清纯感。
今年她试图突破,在《北上》里演个假小子,结果表现还不如配角女二,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网友拿她和同样非科班出身、靠小白花角色走红的赵丽颖比,发现两人同样吃苦、同样努力,可赵丽颖能给你情感冲击,白鹿给观众的更多是安全又无波澜的套路。
每当剧集火了,粉丝纷纷安利“她努力,她可爱”,可转型作一出就有人说“这下审美疲劳要来了”。
最神奇的是,即便大家越来越挑剔,白鹿的资源依旧没掉队,娱乐圈的游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这个美女标准什么时候这么低了?”
第三位李嘉琦,能在《六姊妹》里让观众集体“牙痒痒”,属实本事不一般。
论外貌,她绝对不是那种传统美人。
天生带点喜感,很多人一看就知道她本来主攻搞笑方向。
按理说,在一堆“美丽姐姐”中,加个“野路子”妹妹,确实可以调味,但李嘉琦在剧中却显得割裂。
她演的小妹常常抢戏,用力太猛,粉丝说“她才活泼”,路人却觉得“戏太假,还老是抢镜”。
成了剧里败笔,她还偏偏被配对给全剧最帅的男主。
观众差点都要问编剧是不是头铁。
然而有人吐槽,她的资源却丝毫不受影响——戏一个接一个,去年还去录《浪姐》,身材变瘦了,形象上有些提升,可论“美女”,咱真还得打个问号。
即便如此,片约不断,最近还参演《五个失踪的少年》,这到底是啥资本BUFF?
圈内真有“运气好到哭”的人啊。
看到这里,真要问:凭啥?
谁给了她们如此无坚不摧的自信?
又是谁不停为她们搭台子、开绿灯?
其实,答案远比想象中残酷。
娱乐圈的筛选标准已经变了,早不是“看演技、看天赋、拼才华”的单纯游戏。
据娱乐9秒的统计,资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人脉强、话题多、风险可控”的演员。
金晨、李嘉琦的争议停不下,可后台强大,永远不愁曝光。
正如最近行业里流行的说法:“演技及格线,早就被模糊了”。
你可能会发现,那些资源长青、话题不断的演员,不见得能带来多出色的表演,但总能刷屏、制造热点,总能带动一波讨论。
也不是没前车之鉴,Angelababy当年凭颜值和综艺混脸熟,《孤芳不自赏》一开,“抠图女神”、“面瘫脸”成了她的标签,可阅后感如此拉胯,她照样资源不减,直到观众全体觉醒,才被挤下了头部赛道——可你看,中间隔了多少年?
张翰在《东八区的先生们》演成大型“油腻现场”,全网骂归骂,新剧照样接地气开机。
这种“能红多久就红多久”的现实,就是演艺圈的现状。
彼时,行业内的“专业主义”声音也在回响。
2025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公开喊话:不要以为一个演技综艺节目就能成好演员,真正要走得远,必须专业训练、系统磨炼。
这话在目前注水、造星、话题先行的现实下,似乎成了逆流。
可见行业乱象之下,理性的声音往往被埋没,观众的焦虑却越来越浓烈。
一边看剧吐槽“辣眼睛”,一边却发现投票还是她们家粉丝最多,IP改编续集还都能抢到主角名额。
到底是谁在“加油”?
我想资本、数据、粉圈、社交媒体上的热度炒作,缺一不可。
甚至很多时候,剧组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了只要带流量的熟面孔,不在乎这张脸能不能撑起角色,不在意演技有没有突破,只要能稳住热度就好。
也不能全怪这些女演员。
身在娱乐圈,流量大于一切。
金晨、白鹿、李嘉琦们,或许早早明白走什么路能走得稳,舞台上的她们算不上湖光山色,却都拥有一群能够为她们冲榜打call的忠实粉;她们很清楚如何规避风险、把业务线推到“安全区”。
比起花时间苦练演技,经营人设、维持人脉,反而能让自身位置更稳。
这种机制一旦形成,也自然就让真正有表演梦想的演员猝不及防地“被边缘”。
看今年的新秀,能真正凭演技赚口碑的,真还要靠点运气。
回头看观众,很多人曾以为自己见多识广,结果剧翻了一季又一季,还是会被这些“脸熟却不记得演了什么”的演员占据眼球。
有时候我们骂得起劲,心里却仍旧疑惑——颜值标准怎么降得这么快?
演技真的这么无所谓了吗?
可在现实面前,只能释然:资本逐利、粉圈造神的趋势下,短期内这类演员不会少,哪怕争议天天有,只要话题在、热度在,资源就会继续倾斜。
但话说回来,舞台最终是要看实力。
有人早早地尝过流量的红利,最终也可能如Angelababy一样被新一代观众“下架”;有人演技被嘲多年,还能在某一次角色转型里翻红。
行业终归要洗牌,浪潮之下能留下的,永远只有那些既经得住质疑、又能不断成长的人。
作为观众,我们能做的,除了吐槽和期望,也许只能在一部部剧集里,静静等待那个真正属于“演技派”的春天。
炒股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