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都是小别墅,难道是个度假的地方?真没见过家家户户住别墅的村子。”山西省晋中市东赵乡后沟村的大学生村官刘本山回忆第一次来到后沟村的感受。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山西一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融合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政策保障、产业升级、活态传承,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山西统筹全省农业资源,融合文旅资源,推出《山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乡村旅游发展“六提六创”行动方案》等政策,旨在促进“文旅+”深度发展,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同时,该省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一条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截至目前,全省共评选出331个村、16个镇(乡)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56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依托明代名臣王琼故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王琼故里·百院非遗”文化村,吸引100余家非遗项目入驻,形成“一院一非遗”格局。
刘家堡村打造“堡里”文旅活动IP,连续举办“堡里有年味民俗花灯会”“鼓神节”“社火节”“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参观游玩。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乡村经济,还有乡村风气。刘家堡村党委副书记王俊利感慨道:“‘文旅+’赋能后,村里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年轻人返乡参与非遗传承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实现了文化认同感提升、传统技艺活态传承与乡村活力重构的良性循环。”
位于晋中市东赵乡的后沟村就是“文旅+”推动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我们村以前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后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利军介绍道,“现在依靠景区,吃上旅游这碗饭。”
近年来,后沟村将古村的千年农耕文明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在推动古村保护的同时,系统梳理文化脉络,在旅游开发中接续文化传承,如今的古村已蝶变为“后沟古村景区”。
“我们邀请民间艺术家入驻,推出非遗工坊,开展民俗表演,发展特色业态,如窑洞咖啡,村里酿造的后沟老酒证件齐全,开始向全国各地销售。从卖原料到卖加工品、从纯观光到沉浸式体验,打破了单一的观光看景思维,创造了多元的消费触点。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后沟古村景区党支部书记郭林深说。
同时,后沟村以“乡愁体验”为核心,打造“古村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旅行”多元业态,该村将古窑洞改造成满足游客需求、别具特色的窑洞民宿,开设特色农家乐,打造影视、微短剧创作基地,推出时令果蔬采摘活动。
“景区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宽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范利军说:“2019年村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万一,到现在大概是一万六,增收了四五千。”
炒股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